关于门徒娱乐 你的位置:门徒娱乐 > 关于门徒娱乐 > 中国银锭的分类及历史
中国银锭的分类及历史
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7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

其实,大家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动辄使用大银元宝买单的现象,在古代的很多时候,并不现实。“银,白金也。”《说文解字》中如是说。白银是价值仅次于黄金的贵金属。

对比西方人对于黄金的迷恋,国人对于白银可谓念念不忘。从古至今,中国历史上对于白银的偏好几乎随着时间日益加深。

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历程不无曲折。战国至秦汉时期更多用金与钱,进入六朝、隋、唐是钱帛并行,宋、金、元至明初则是钱钞流通。五代后白银才开始逐渐用作支付,两宋后白银逐步进入民间,与钱并行使用,直到明代中晚期,白银正式完成在中国的货币化。此后500多年间,中国历朝历代经历了大小战争,不同变革,却始终固守白银。

图片

唐代银锭

唐代银锭根据重量分为五种,包括五十两、四十两、二十两、十两以及五两,唐代,银作为流通货币的趋势越来越强。而唐代的银锭,每两约合现在的42克。

唐代银锭有些錾有铭文,其作用多以进奉为主,有的还注明了铸造时间和重量。其多为船型银锭(如下图)和银铤,而铸造银锭的白银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各项税收。唐代银锭不像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清代银锭,有人名,年份等信息标注,唐代银锭多素锭,无任何文字信息。

唐代太平时期,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,可买200斗米,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。

图片

宋代银锭

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,白银的货币属性越来越强,其白银的形式有多种,最普通的就是锭,其重量有整数和碎银等分别。大型银锭多为束腰锭,与唐代船型锭类似,但宋代束腰锭上多有文字信息,记有地名、用途、重量、匠人姓名等信息。

虽然宋代大银锭基本束腰锭,但是北宋和南宋也是有区别的。北宋束腰锭主要弧度较小,锭的正面边缘开始沿四周分布丝纹;南宋的束腰锭弧度较大。太平时期米价是一石500钱左右。一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-8石大米,以宋代一石66公斤计算,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约1500元。

图片

北宋束腰锭

图片

南宋束腰锭

明代银锭

明代作为白银货币化的重要阶段,其银锭形状更加复杂。而且明代银锭也正式开始实现之前银锭铤型和船型向“元宝”型的转变。明朝一两银子在太平时期(以万历朝初为例),可约合人民币750元。

图片

清代银锭

是明清两代商品经济发达,银锭作为流通货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,而清代则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
清代的银两多以元宝型为主。可分为大锭、中锭、小锭,通称银块或银锭,此外还有碎银。并且,因为各地的银锭拥有不同的成色,因此相互兑换均有一定的折算比率。而且,这个时期,出来碎银和鸡窝锭等一些小锭,银锭基本上都有文字信息刻印在上面。

图片

真假银锭的辨别方法有很多,真品银锭因为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以及自身的化学属性,基本上都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,多色泽温润,为灰色、淡黄色、灰褐色以及原始的宝光色。假银锭多色泽浮而无光。另外银锭的挂珠也是辨别方法之一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门徒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